“了解风险、了解应对”,从糖尿病早筛早诊开始

 

每年的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即“世界糖尿病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了解风险,了解应对。

 
 
糖尿病—“沉默的杀手”
 
 
 

根据第十版全球糖尿病地图数据显示:
  • 2021年全球成年糖尿病患者人数达到5.37亿,相当于每十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受到糖尿病影响。
  • 除了糖尿病患者,全球约有5.41亿成年人伴有糖耐量受损(IGT),处于罹患2型糖尿病的高风险中。
  • 预计到2030年和2045年,全球糖尿病患者总数将增至6.43亿(11.3%)和7.83亿(12.2%)。
 
 
 
01
糖尿病是什么?
 

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将糖尿病(DM)定义为一种由多种病因导致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并伴有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作用缺陷或二者同时存在而导致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的代谢性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将糖尿病分为:
  • 1型糖尿病 (type 1 diabetes)
  • 2型糖尿病 (type 2 diabetes)
  • 妊娠期糖尿病 (gestational diabetes)
  •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等

在我国,2型糖尿病所占比例为90-95%,1型糖尿病占比为5-10%,妊娠糖尿病和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约占1%。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糖尿病的所有危害基本都来源于其严重的并发症,稳定的血糖控制是减少糖尿病并发症最重要的环节,因此,对于糖尿病的筛查和早期诊断显得格外重要。

 
02
哪些人群属于糖尿病高风险人群?
 

糖尿病高危人群是指糖尿病发病风险增高的人群。根据2022年《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及干预专家共识》,具有以下任何一个及以上的危险因素者,属于糖尿病高危人群。

  1. 年龄≥40岁;
  2. 有糖尿病前期史,包括糖耐量异常、空腹血糖受损或两者同时存在;
  3. 超重(BMI≥24 kg/m2)或肥胖(BMI≥28 kg/m2)和(或)腹型肥胖(男性腰围≥90 cm,女性腰围≥85 cm);
  4. 静坐生活方式;
  5. 一级亲属中有2型糖尿病患者;
  6. 有妊娠期糖尿病史的妇女;
  7. 高血压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
  8. 血脂异常或正在接受调脂治疗;
  9.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
  10. 有一过性类固醇性糖尿病病史者;
  11. PCOS患者或伴有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临床状态(如黑棘皮征等);
  12. 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或抗抑郁药物治疗。
 
根据我国2020年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为35.2%,2010-2012年,我国成年人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为11%,高血压患病率为22.4%。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高危人群基数庞大,是我国糖尿病患者管理需要面临的巨大挑战。
 
 
03
糖尿病如何诊断?
 

根据美国糖尿病学会 (ADA)2023年制定的《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糖尿病的诊断需满足典型糖尿病症状( 烦渴多饮、多尿、多食、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 加上两次不同时间的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 mmol/L或糖化血红蛋白含量≥6.5%或在有典型高血糖症状或高血糖风险的人群中,随机血糖≥11.1 mmol/L。

虽然HbA1c检测的标准化在中国有所提高,但还没有足够的特征来支持常规采用。因此,并不推荐在中国使用HbA1c诊断糖尿病,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进行研究HbA1c作为糖尿病诊断依据的可行性。此外,也有研究表明,诊断中国成人糖尿病的最佳HbA1c临界值为6.3%。

 
04
糖尿病分型诊断的意义
 
糖尿病具有高度异质性,需要精细诊断分型,以实现精准治疗。
 
血清C肽检测

C肽和胰岛素是以等分子数从胰岛β细胞生成并释放,由于C肽本身没有活性,代谢清除较慢,且不受外源性注射胰岛素的影响,因此,血清C肽检测是临床评价胰岛β细胞功能的主要指标,为区分糖尿病类型的重要参考。空腹及餐后C肽水平低下,提示胰岛功能较差,应警惕T1DM或影响胰岛发育及分泌的单基因糖尿病可能;空腹C肽水平高于正常,餐后C肽水平缓慢升高,峰值后延,诊断T2DM可能性大。

 
 
采用C肽评估胰岛功能需注意:
 
 
 
  1. 血糖水平对C肽有较大影响,一般应将血糖控制在5~10 mmol/L进行C肽检测;过低或过高血糖均会抑制内源性胰岛素分泌,导致C肽测值偏低而低估患者胰岛功能。
  2. C肽≥600 pmol/L或<80 pmol/L时结果重复性较好,作为分型诊断的可靠性较高。
  3. C肽水平可随病程进展变化,应注意随访,勿按单次C肽结果对胰岛功能下定论,必要时可重复检测。
 
 
 
 
血清胰岛素检测

血清胰岛素的空腹水平升高可以反映胰岛素抵抗,对糖尿病患者测定血清胰岛素及进行释放试验,对糖尿病的分型,判断胰岛β细胞功能及指导降糖药物的应用有重要意义。在临床上,仅检测一次空腹胰岛素不能全面反映胰岛β细胞功能状态,通常检测空腹状态和餐后30/60/120/180 min五次血糖、胰岛素、C肽水平,绘制糖耐量曲线和胰岛素、C肽释放曲线,进行糖代谢状态的精准判断。

点击查看大图

胰岛素释放试验用于诊断不同糖代谢状态

 
 
 
 
05
基于生物标志物的糖尿病早期筛查
 
糖尿病高危人群进展为糖尿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和微血管病变的风险等均显著增加。在糖尿病高危人群中进行早期筛查对糖尿病的一级预防、降低疾病治疗负担和提高国民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鉴于传统方法如血糖检测、中国糖尿病风险评分模型等在糖尿病高危人群中未能满足筛查的所有临床需求,近些年来研究者们发现了一些生物标志物,对这些标志物进行筛查,能弥补传统筛查方法的不足。
 
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
TNF-α能够通过介导氧化应激和多种转录介质途径的激活,参与胰岛素抵抗及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还可以诱导胰腺组织特异性炎症,造成胰岛β细胞的损伤和功能障碍,是糖尿病的生物标志物之一。但由于机体任何的炎症变化均可出现TNF-α水平的变化,TNF-α对糖尿病诊断的特异性较差,目前暂缺乏运用TNF-α进行糖尿病风险筛查的可靠证据。
 
 
 
 
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系列

IL-6参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高水平IL-6是2型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IL-1β参与胰岛β细胞的损伤及凋亡,造成胰岛素分泌功能障碍,还会造成外周组织的胰岛素抵抗,进一步增加糖尿病的风险。然而,该系列作为预测糖尿病风险的生物标志物,在临床实践中可操作性以及经济成本效益还有待更多的临床研究进行探索与检验。

 
 
 
虽然糖尿病的发病率很高,但是糖尿病并不可怕,只要我们能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体重,戒烟限酒,加强锻炼,合理饮食,定期监测血糖水平,重视糖尿病高危人群的早期筛查与早期诊断,及时发现和防治不良并发症,这些甜蜜的负担就会逐渐远离我们的身体。
 
 
 
 

参考文献:

1.IDF Diabetes Altas, 4th edition.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2009.

2.IDF Diabetes Atlas, 10th edition.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2021.

3.《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及干预专家共识》,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2022.16(1).

4.何宇纳, 赵文华, 赵丽云, 等. 中国2010-2012年成年人代谢综合征流行特征.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7, 38(2): 212-215.

5.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2023. Diabetes Care. 2023, 46(Suppl 1): S1-S291.

6.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for type 2 diabetes in China 2019. Diabetes Metab Res Rev. 2019, 35(6): e3158.

7.糖尿病分型诊断中国专家共识. 中华糖尿病杂志,2022,14(2):120-139.

8.傅汉菁. 如何分析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释放试验结果.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8,7(6):399-400.

[ 文字部分滑动,图片固定 ]

*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创建时间:2023-11-17
网站首页    公司新闻    “了解风险、了解应对”,从糖尿病早筛早诊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