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男性健康,前列腺癌早知道

前列腺癌作为男性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西化”,前列腺癌发病率逐年升高,且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严重威胁男性生命健康。据统计,2015至2020年,中国肿瘤患者人数增加,其中前列腺癌新发病例增长60%,死亡病例增长89%。
WHO全球癌症统计报告披露,2020年全球新发前列腺癌1, 414,259 例,占全身恶性肿瘤的7.3%,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和肺癌,位于第3 位;前列腺癌死亡病例375,304 例,占全身恶性肿瘤的3.8%,死亡率位居第8 位。美国2023年癌症报告显示,美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常年稳居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前列。在我国,前列腺癌也正呈现着增速迅猛、城市高发、发病更晚、大多晚期的特点。中国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显示,2016 年我国前列腺癌新发病例7.8 万,发病率位居男性恶性肿瘤的第6 位;死亡3.4 万,死亡率位居男性恶性肿瘤的第10 位。
尽管大部分前列腺癌生长缓慢,局限于前列腺,可能不会造成严重损害。但是,部分类型的前列腺癌具有侵袭性,会迅速扩散。如果前列腺癌在局限于前列腺时即被及早发现,则治疗成功率最高。然而,早期的前列腺癌通常没有典型症状,但当出现排尿困难、血尿、骨痛、贫血等症状时,往往提示癌症已进入晚期。因此,中国人群初诊前列腺癌患者以临床中晚期居多,早期的局限性前列腺癌仅为30%,导致我国前列腺癌患者的总体预后较差。此外,相较发达国家,我国前列腺癌总体5年生存率不足70%,远低于发达国家近100%的生存情况。筛查力度不够普及、进展性前列腺癌生存率低,是我国当前前列腺癌防治领域需要攻关的焦点。
图片数据来源于:Epidemiology and genomics of prostate cancer in Asian men. Nature reviews. Urology, 18(5), 282–301.
目前,前列腺癌的筛查方法主要为直肠指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检查、经直肠B超(transrectal ultrasonography,TRUS)和TRUS引导的前列腺穿刺。其中,直肠指检联合PSA检查是目前公认的早期筛查前列腺癌的常用方法,经直肠B超引导下穿刺活检,进行组织病理检查,可以最终确诊前列腺癌。
PSA是1973年于前列腺上皮细胞的胞浆中发现的由前列腺腺泡和导管上皮细胞合成分泌的一种具有丝氨酸蛋白酶活性的单链糖蛋白,主要存在于精液中,参与精液的液化过程。正常情况下,PSA主要局限于前列腺组织中,血清中PSA 维持在低浓度水平。血清中PSA 有两种存在形式,一部分(10%~40%)为游离PSA;一部分(60%~90%)与α1-抗糜蛋白酶结合、少量与α-2-巨球蛋白等结合,称为复合PSA。通常以游离PSA 与复合PSA 的总和称为血清总PSA。当前列腺发生癌变时,正常组织破坏后,大量PSA进入机体的血液循环使血清中PSA 升高。

血清总PSA>4ng/ml 为异常,初次PSA异常者需要复查。患者血清PSA 水平受年龄和前列腺大小等因素的影响。
血清总PSA 在4~10ng/ml 时,游离PSA 具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因为患者血清游离PSA 水平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呈负相关,当游离PSA/总PSA<0.1,患前列腺癌的概率为56%,而当游离PSA/总PSA>0.25,其概率仅为8%。我国推荐游离PSA/总PSA>0.16 作为正常参考值。若患者总PSA水平在4~10ng/ml,而游离PSA/总PSA<0.16 应建议进行前列腺穿刺活检。

《前列腺癌筛查流程》
图片来源于:《中国前列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2版》
注:BRCA:乳腺癌易感基因(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