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心力衰竭日丨生物标志物在心衰临床诊疗中的价值
为了提高公众对心力衰竭这一疾病的认识,倡导全社会共同关注心脏健康,推广心力衰竭的防治知识,每年的11月26日被设立为“全国心力衰竭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从心出发、向心而行”。
心力衰竭是多种原因导致心脏结构和(或)功能的异常改变,使心室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从而引起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疲乏和液体潴留(肺淤血、体循环淤血及外周水肿)等。简言之,心衰可以简单理解为当心脏长期高强度工作或受到严重损害后,准备罢工并且不可挽回,导致结构发生不可逆的改变或在功能上显著下降。
据统计,发达国家成人的心衰患病率为1.0%~2.0%。我国2012-2015年高血压调查数据显示,在≥35岁的成年人中,心衰患病率为1.3%,较2000年增加了0.4%。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慢性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医疗水平的提高使心脏疾病患者生存期延长,这些因素均导致我国心衰患病率呈持续升高趋势。(数据来源:《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
目前认为,心衰是一种慢性、自发进展性的疾病,目前临床上对于心衰的诊断和评估主要依赖于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验、心脏影像学和功能检查等。随着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生物标志物开始用于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断与评估,其中,较为著名的非“利钠肽”莫属。
作为目前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生物标记物,利钠肽系统中BNP和NT-proBNP已成为诊断和评估心力衰竭不可或缺的部分,无论是欧美指南还是《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都肯定了其在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与病情评估中的价值。
NT-proBNP:N末端B型利钠肽原,BNP:B型利钠肽,HFrEF: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mrEF:射血分数轻度降低的心力衰竭,HFpEF: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
图1 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流程
然而,利钠肽在临床应用中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利钠肽的水平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因此,临床在诊断急性心力衰竭时NT-proBNP水平应根据年龄和肾功能情况进行分层。可参考指南推荐的50岁以下的成人血浆NT-proBNP浓度>450 pg/mL,50岁以上>900 pg/mL,75岁以上>1800 pg/mL,肾功能不全(肾小球滤过率<60 mL/min)时应>1200 pg/mL。
(2)当利钠肽高于“排除诊断界值”而低于“诊断界值”时(即位于灰区)有心力衰竭可能,尤其是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FpEF)。同时,还需考虑引起利钠肽升高的其他疾病如心房颤动、肺栓塞、败血症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一些参与促进神经内分泌轴激活的激素,如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和甲状腺素等,都会引起BNP和/或NT-proBNP水平升高。
(3)使用含有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的药物治疗心力衰竭时,由于BNP是脑啡肽酶的作用底物,脑啡肽酶抑制剂使BNP降解减少,BNP水平也会升高,检测的BNP水平反映的是药物的代谢活动和心功能的双重结果,而NT-proBNP并不受此影响,可以更真实地反映患者的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和辅助预后评估。
(4)BNP/NT-proBNP升高不显著的原因包括:乳头肌断裂引起急性二尖瓣脱垂和心包压塞;急性心力衰竭临床症状出现的超早期(如<1~2 h),BNP/NT-proBNP短时间内达不到最高水平;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患者BNP可<100 ng/L;利钠肽与体质指数呈反比,尤其BMI>30 kg/m2时。
(5)BNP和NT-proBNP二者之间不具有转换关系,不同实验室化验结果相互之间不具可比性。